電腦各大巨頭的最新動態 (2025/8-2)
- Dennis Lau @ Trilogies
- 8月16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科技界各大巨頭於2025年繼續主導全球市場,憑藉人工智能(AI)、雲端運算及硬件創新,推動產業升級。根據市場研究,至2025年8月,全球科技巨頭市值總額預計突破7萬億美元,當中NVIDIA、Apple、Microsoft、Google、Amazon及Meta等企業尤為突出。 這些企業透過產品更新及策略性收購,鞏固其領導地位,同時引發市場競爭及監管關注。本文將詳述2025年最新動態,結合國際趨勢及香港視角,剖析其影響。
首先,NVIDIA憑藉AI晶片技術屹立不倒。2025年7月,NVIDIA市值超越4萬億美元,成為全球最有價值公司,超越Apple及Microsoft,反映其於AI與圖形處理單元(GPU)市場的霸主地位。 其最新Blackwell Ultra晶片於2025年6月發布,宣稱提供3倍於前代的運算性能及40%能效提升,廣泛應用於資料中心及自動駕駛技術。 該公司亦宣佈與韓國三星合作,開發基於AI的半導體製造流程,預計2026年投產。 然而,NVIDIA因出口限制及中國市場走私爭議備受關注,X平台上相關討論熱烈。
Microsoft則憑藉雲端及AI投資穩坐第二。2025年財報顯示,其Azure雲服務收入增長25%,得益於AI工具如Copilot的企業採用率提升至60%。 該公司於2025年8月推出Windows 12,內建AI助理及量子模擬功能,目標搶佔消費市場。 Microsoft與OpenAI的合作深化,推出下一代生成式AI模型,支援多語言及即時翻譯,預計年底推廣至教育及醫療領域。
Google於AI及搜索技術持續創新。2025年6月,Google發布Gemini 2.5 Deep Think模型,具備更強的推理能力,於數學及科學問題解決中超越人類平均水平。 同時,Veo 3視頻生成工具問世,支援4K解析度及即時編輯,挑戰Meta及xAI的競爭。 Google Cloud擴展至亞太地區,與香港數據中心合作,提供低延遲AI服務,預計2026年服務本地企業。
Apple則聚焦於AI硬件。2025年5月,Apple推出Project ACDC(Advanced Compute and Data Center),一項專為AI訓練設計的晶片,計畫用於其數據中心,減少對NVIDIA的依賴。 iOS 19整合新AI功能,包括增強現實(AR)導航及健康監測,預計9月與新iPhone一同發布。 香港報章評論,Apple於亞洲市場的擴張將帶動本地零售及技術生態發展。
Amazon則於物流及雲端領域領先。2025年AWS re:Invent會議展示新生成式AI工具,支援企業自訂模型,預計吸引中小企採用。 Amazon Robotics部門擴展,部署逾80萬台AI驅動機器人於全球倉庫,處理速度提升50%。 該公司計畫於2026年將無人機送貨服務擴展至香港,與本地物流企業合作。
Meta則專注於虛擬實境(VR)及AI人形機器人。2025年7月,Meta推出Horizon Worlds 2.0,整合AI生成虛擬環境,吸引500萬月活躍用戶。 其人形機器人項目進展迅速,於2025年8月展示原型,能執行簡單家務,預計2027年商用化。 Meta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,測試AR應用於教育,計畫2026年推廣。
香港作為亞洲科技樞紐,亦受惠於巨頭動態。政府於2025-26財政預算中撥款50億港元,推動AI及雲端技術合作,吸引Google及Microsoft投資。 香港報章如《南華早報》評論,巨頭競爭將加速本地創新,但需警惕數據隱私風險。 X平台上,@TechHK討論NVIDIA晶片本地應用前景,顯示公眾興趣濃厚。
然而,競爭亦帶來挑戰。歐盟數位市場法案(DMA)於2025年強化對Alphabet、Amazon、Apple、ByteDance、Meta及Microsoft的監管,針對資料收集及市場壟斷。 美國對中國技術出口限制加劇,影響NVIDIA及Apple供應鏈。 香港需制定政策,平衡創新與監管。
展望未來,科技巨頭將繼續主導AI時代。2025年市值預計再增20%,達8.4萬億美元,推動全球經濟轉型。 香港宜善用其地理優勢,深化與巨頭合作,鞏固科技樞紐地位。總括而言,巨頭動態反映科技進步雙刃劍效應,需謹慎前行以確保福祉。



留言